-
歷年社區亮點
- 109年社區亮點
-
108年社區亮點
- 新訓01_新國藥福園
- 新訓02_芎林上山社區環保教育推廣中心
- 新訓03_打造倒別牛田屋快樂農場
- 新訓04_科技人的城市綠廊
- 新訓05_沙坑子環山步道 & 導覽指引
- 新訓06_採茶姑娘【淚雨茶】
- 新訓07_關西東安里集會所綠美化計畫
- 新訓08_伯公下打嘴鼓
- 新訓09_中崙心意綻
- 新訓10_雙溪綠活園第一期
- 新訓11_一桐花現幸福水磜
- 新訓12_紫蛺蝶步道恢復生態多樣性保育工程
- 新訓13_幸福鐘聲
- 精修01_新豐特色公園Ⅱ童話樹屋
- 精修02_與王爺壟共五
- 精修03_與客享樂-「重」現山歌讚(站)
- 精修04_重現燒炭窩的里山生活
- 精修05_苧麻研究基地修建計畫
- 精修06_廚旺-食飽-紅茶醉
- 精修07_跟著社規師吃、趣、玩
- 精修08_淨化豆子埔溪水計劃第一期計畫
- 精修09_社區活動中心友善老人空間推動計劃
- 精修10_石店子可食綠老街
- 精修11_關西鎮古道輕旅行推廣計畫
- 精修12_湖之鄉~寶山水庫市集
- 精修13_喫茶亭修繕
- 跨域01_新豐特色公園Ⅱ快樂土丘
- 跨域02_芎林故事 世代傳頌
- 跨域03_關西古橋市集第二期生根計畫
- 跨域04_相思小徑好市集
-
110年社區亮點
- 跨域_06 新埔不是只有粄條─吧哩國人文暨產業之旅
- 跨域05_有閒來五客庄聊 來北埔不只到老街
- 跨域04 _ -關西輕旅行-山河田街迴遊企劃
- 跨域03 _ 芎林輕旅行-飛鳳川騎九芎林
- 跨域02 _穿越時空。重返樸真 百年古圳生態盈•生活聚場憶從前•時光洄道獵寮趣
- 跨域01_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生存運動不只是遊戲
- 單一14_戀戀北勢溪-懷抱母親之河
- 單一13 _造亮湖口心公園─公二公園安全綠美化第一期
- 單一12_新竹縣新埔鎮南平社區發展協會
- 單一11 _情定打磚窩
- 單一10 _倒別牛生態教學園區
- 單一09 _ 打造新瓦屋多功能休憩亭
- 單一08 _營造幸福【鐘】聲後續綠美化暨綠市集
- 單一07 _南坑長春公園環境再造暨綠美化改善計畫
- 單一06 _大湖社區小農市集計畫
- 單一05 _ 青銀共享綠公園 公(兒)二公園綠美化(第二期)
- 單一04 _ 德盛社區-開心惜福園
- 單一03 _穿越常民建築~創意再造&傳技再生
- 單一02 _ 戀戀藝文空間~點亮地方創生
- 單一01 _ 金廣成•生態輕旅
提案協會 : 新竹縣十三好市集協會
參與學員 : 朱棠豪、 張意珠、 劉秀珍
在63年前我曾住在縣政府配給的日治時期的紅瓦土磚牆的榻榻米矮屋11年時間,一坪大的榻榻米擠了我和弟弟兩人,當時還沒有洗衣機上市,母親就在屋後的大水溝在大石頭上又搓又揉洗全家人的衣服,我和弟弟較調皮經常打彈珠和酒瓶蓋,兒時的記憶久遠確很鮮明。後來政府有了預算全部改建,紅瓦土磚牆的榻榻米矮屋已難再見。
直到61年後2020年元月我申請加入新竹縣十三好市集協會的機緣下走進了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映入眼簾的竟然是我曾經熟悉的紅瓦土磚牆的榻榻米矮屋,我看到了2坪大的榻榻米,看到了蓮花池的大水溝,轉念間我彷彿又看到母親辛苦洗衣的身影,看到了我和弟弟互相推擠的童年時光;我很詫異這麼老舊的紅瓦土磚牆的榻榻米矮屋居然被保存下來,對年輕的遊客而言也許就是破舊的三合院老屋,對我而言卻是深深的感動。是歷歷如繪的回憶。
感謝客委會大力的爭取保留新瓦屋,也感謝文化局十多年的治理與藝文推廣。我誠懇的希望有一天,有機會的話,我也願為這片土地,貢獻我的心力,讓歷史的老屋注入新的元素,活化有限土地的利用。
由交旅處推動的111年社區規劃師新訓班活動,讓我的期望得到了實踐的機會,我決定為新瓦屋設計”多功能休憩亭”
空間設計,產品設計,CAD/CAM 是我的強項,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就畫完了”多功能休憩亭”的立體圖,但在開工後的第一步打地基埋錏管,我們就吃足了苦頭,原因是新瓦屋屬於第5公園的四方草坪原本是農田,在都更後填滿了各類不同大小的石頭,磚塊,瓷磚,連引擎挖孔機都挖不下,最大的一塊石頭長度超過45公分,後來借來震動電錘才勉強挖出9個地基孔。 施工的辛勞超出我的想像! 但我是一位愈挫愈勇的人,絕對不能讓此工程流產,即使一個人頂著38度大太陽的天氣也照做,午後的大雷雨淋成落湯雞也照做,因為我清楚每個細節,我放棄了11個週日擺攤的機會就是不能把工程耽擱下來。皇天不負苦心人,就在今天8/24日,我鎖上了最後的一支螺絲,漆上了所有的透明漆完工了!
這個休憩亭除了兩面佈告欄可張貼大幅廣告外,它提供了16個成人的板凳坐位,讓每位路過新瓦屋的人不僅可以看到文化局的最新活動公告,也可了解市集的活動內容,還可隨時歇歇腳在休憩亭休息,吃吃東西。
現在它已成為新的打卡景點,吸引年輕的朋友,後世的子孫常來新瓦屋,完成了我想回饋社區的心願。